关羽为何被后人“神化”?其实他也有这两大败笔,导致他悲剧收场

关羽,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存在。无论在庙宇、街头,还是家门口,我们都能看到关公的画像,特别是在一些地方,关公被尊奉为“门神”,以保家护院,寓意着招财进宝。人们尊称他为“关公”,有时也叫他“武圣”。至今,关羽依然被后人铭记和崇拜,很多地方为他修建了庙宇、塑像,企图以此来纪念这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。然而,或许有很多人并不知道,关羽为何被尊为“关公”以及“武圣”。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关羽的传奇一生。

关羽与刘备、张飞的桃园三结义

关羽早年的生活并不顺遂,由于一些过错,他曾离家出走,四处游荡,行侠仗义,帮助弱者。184年,黄巾起义爆发,刘备组织起义军参与剿灭这场民变,关羽和张飞也加入了刘备的队伍。刘备非常注重交友,并且与关羽、张飞结为义兄弟,三人举行了桃园结义的仪式。祭天地,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,誓言无论风雨共进退。这一誓言,关羽一生始终坚守,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,生死与共,深得刘备的信任与依赖。

关羽被生擒与颜良之死

公元200年,曹操派遣刘岱、王忠攻打刘备,虽然曹操有着强大的军事优势,刘备最终还是被迫投靠了袁绍。但关羽却在这次混乱中被曹操生擒。虽然关羽被俘,曹操并未杀害他,反而对他礼遇有加。然而,关羽始终心系刘备,虽然面临曹操的好意,心里却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兄弟。关羽并未忘记曹操的恩情,而是在后来的一场战斗中,展现了他令人瞠目结舌的勇猛。他在曹操面前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,曹操对此惊叹不已。关羽的这一战,不仅大大提升了曹操军队的士气,也为他赢得了“汉寿亭侯”的封号。然而,关羽心中始终惦记着刘备,最终他毅然决然地骑单马千里归心,回到了刘备的怀抱。

展开全文

关羽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赫赫战功

归心似箭的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后,继续随刘备征战四方,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。特别是在刘备攻占汉中,自称“汉中王”时,关羽被封为大将军,并成为刘备手下的核心骨干。在随后的战役中,关羽勇猛果敢,为刘备的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不小的功劳。然而,纵使如此英勇无畏,关羽也有其不足之处,这为他后来悲剧性的结局埋下了伏笔。

关羽人生的两大“败笔”

关羽的失败,或许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。首先,他在刘备封“太子”问题上插手过多,引发了刘备与刘封之间的裂痕。其实,刘备也曾征询过诸葛亮的意见,而诸葛亮明智地选择回避。然而,关羽自认为与刘备兄弟情深,于是冒然介入刘家“立储”之事,频频阻拦刘备对刘封的提携。这使得刘封心中不满,也为关羽的最终悲剧埋下了伏笔。

第二个失败则是在荆州失守和他不幸遇害的事件上。公元219年,关羽在进攻樊城时,表现得异常勇猛,迅速击败了曹操的强兵,甚至让曹操不得不迁都。曹操的撤退,令关羽气吞万里如虎。然而,孙权此时却趁虚而入,对关羽怀恨已久的他,趁关羽与曹操的曹仁交战之际,派吕蒙袭击了关羽的荆州,导致关羽陷入困境。最终,关羽被背后夹击,孤军奋战的他只能做最后的抵抗,并且在撤退时被孙权派遣的部队斩杀。这一战,关羽英勇就义,刘备失去了忠诚的兄弟,而荆州也因此丧失。

关羽被后人尊奉为神

关羽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壮与传奇。他英勇无敌,守护过名城,斩杀过敌将,忠诚义气始终不变,力行“忠义”二字。作为兄弟,他始终坚守对刘备、张飞的誓言,生死与共;作为臣子,他忠诚无私,奋力战斗,至死未曾离开刘备;作为父亲,他宁可与孙权结怨,也不愿让女儿成为政治牺牲品。尽管关羽一生战功显赫,但他始终不忘读书,关心文化,这也让他在历史上更具魅力。

关羽的忠诚和义气,深深影响了后世人。他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流传千年,许多人都以他为楷模。在清朝时期,关羽被封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”,并成为道教的“关圣帝君”。至今,关羽依然被许多人尊奉为“关公”,他被神化,被当作英雄崇敬。虽然关羽也有过错,他的忠诚与正义的精神仍然让后人感到钦佩。他的故事也证明了中国传统美德的伟大,让人心生敬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随便看看